確診新冠肺炎,症狀不容小覷,不少人會出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腹瀉等情況,桂冠營養研究室營養師吳宜倩建議,其實染疫時身體正處於一種發炎狀態,因此在食物烹調或食材選擇上,都應掌握「避免促進發炎」為準則,她提供了飲食「 5 好」重點,以及建議可多吃的營養食物,趕快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桂冠窩廚房
在身體被侵襲的情況下,需要不少維生素、礦物質來幫助生理機能維持正常量能運作,因此食材挑選上,記得掌握「新鮮」的原則,無論肉品、蛋奶、蔬果等食材,一旦放久了,營養素多少會流失,身體吸收得也就不夠完全。
延伸閱讀:新娘輕食首選!野餐、早午餐都超百搭的「酪梨三明治」上桌
圖片來源:桂冠窩廚房
2. 「好」油脂:
建議選擇植物性油脂,例如亞麻仁油、特級初榨橄欖油、苦茶油等,除了具有豐富多酚物質,好的油品還富含許多可幫助抗發炎的脂肪酸,例如 Omega-3 、 Omega-9 ,可幫助舒緩身體不適。
3. 「好」成分:
在超市選購食材時,除了查看有效日期,建議也養成觀察「成分標示」的習慣。對於身體正在發炎的情形下,就比較不建議食用放了較多人工色素、人工調味香料的食品。
4. 「好」溫度:
烹調食物時要掌握好溫度,為什麼呢?因為烹調溫度過高油脂容易變質,食物中好的營養素也容易被破壞,建議溫度不要超過 180℃ 。因此當身體在發炎狀態下,需高溫煎、炸、烤的食物也就不宜多吃了。
圖片來源:桂冠窩廚房
5. 「好」吸收:
若出現腹瀉狀態,飲食建議以「身體好吸收」為原則。因食物吃下肚後需經腸胃消化,才能轉換成養分被吸收,但如果處於腸胃不佳的情況下,腸胃道功能欠佳,而小分子的湯品(例如富含胺基酸的雞精)比較容易吸收。
蔬果類:多吃富含植化素的蔬果,尤其具有花青素的「蘋果、葡萄、紫蘇」、有蘿蔔硫素的「綠色花椰菜」,以及富有茄紅素的「番茄」等蔬果,都具有不錯的抗發炎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茄紅素因屬於脂溶性色素,建議番茄可和油脂一起烹調,更易被人體所吸收。
延伸閱讀:熬夜追劇也不怕嘴饞!一口大小健康滿點「義式蕃茄生菜盅」簡單好上手
圖片來源:桂冠窩廚房
肉類:建議挑選瘦肉為佳,像是豬後腿肉會更優於豬五花肉,在身體發炎時,動物性油脂應適量攝取即可,避免過多油脂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另外,紅肉(例如豬肉、牛肉)相較於白肉(例如雞肉)相較起有更多 Omega-6 與飽和脂肪酸,吃多了較容易造成身體發炎,因此飲食建議優先選擇「白肉」。
鮭魚、鯖魚:魚類首選含有富含油脂的魚(例如鮭魚、鯖魚)除了具有 Omega-3 脂肪酸幫助抗發炎之外,還可攝取到較多維生素 D ,維生素 D 具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圖片來源:桂冠窩廚房
曬過的蕈菇:對於茹素者如果攝取不到像是鮭魚、鯖魚這類的多脂魚類來獲取維生素 D ,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蕈菇類,特別是經過陽光照射之後,菇類會產生更多的維生素 D2 ,可幫助緩解發炎。
牡蠣、堅果:疫後的身體調養,可多補充礦物質鋅。
全穀類:疫後當身體不適狀況比較好轉時,建議可吃全榖雜糧類食物(例如糙米),因含有豐富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E 等,可幫助免疫力的提升。
豆類:許多人容易對豆類過敏,當身體正發炎時,過敏原食材都應盡可能避免。如果對豆類不會過敏,也建議可選擇在地小農的黃豆較好,比起進口豆類更為新鮮,而黃豆則購買「非基因改造」黃豆為佳。
延伸閱讀:居家防疫 DIY 甜點推薦!撫慰心靈的療癒甜食 Q 軟低卡芙蓉豆腐甜甜圈
圖片來源:桂冠窩廚房
蛋類、奶製品:
蛋奶也是過敏原大宗,如果本身並無過敏體質,可以適量食用,蛋以一天一顆為佳,但要注意如果染疫時產生腹瀉症狀,奶製品、鮮奶都應暫時避免。
麩質:
而麩質(小麥、大麥以及麵粉製成食品等,例如麵條、吐司)也是不少人的過敏原,應該視每個人的體質適量攝取。
圖片來源:桂冠窩廚房
本篇與桂冠營養研究師 吳宜倩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