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劑到底該不該打?次世代疫苗怎麼預約?隨著國內外旅遊禁令鬆綁,你我身邊親友都在瘋出國,無論是希望讓自己在國外更安心,或是高端戰士想靠補打省 PCR 費用,許多人都加入次世代疫苗的行列,備孕懷孕要不要打第四劑好猶豫,下面資訊提供你參考:
圖片來源: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過去施打的均是單價疫苗,而內含25微克原型株 mRNA 及 25 微克 Omicron BA.1 變異株 mRNA 的次世代疫苗,則屬於雙價疫苗,更能完整抵禦 Omicron 變異株的威脅。
目前已有 7 成台灣人打過第三劑疫苗,但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指出,第三劑對中重症的保護效益,已因時間拉長漸漸歸零,在 BA.5 流行下染疫死亡率明顯上升,保命要緊,專家的指引還是能打趕快打!
統計至 10 月 20 日為止,全台已累計 7,341,966 人確診,佔總人口數的 32%,非「天選之人」沒關係,研究指出感染後康復者接種疫苗,抗體反應會比未染疫者高 25 至 100 倍,擁有更好的防護效果。
圖片來源: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有鑑於台灣目前仍處疫情流行期,且年輕族群感染率較高,10 月 11 日起只要年滿 18 歲都可以接種;而最讓備孕中、孕期媽咪關心的,莫過於次世代疫苗會不會影響寶寶健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DC)指出,孕婦屬於染疫後最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致死率較高的族群,次世代疫苗的接種建議對象中,就包含孕婦及哺乳婦女。
此外,美國研究顯示,孕婦一旦染疫,病毒可能透過胎盤或羊水傳染給新生兒,不但容易發生早產,也可能有胎死腹中的風險,沒打疫苗的媽媽確診,新生兒陽性率佔 3.1 %,而如果有施打疫苗,抗體保護力可持續到寶寶出生後半年,因此建議準媽咪打好打滿,如有疑慮請洽專業醫師諮詢。
圖片來源: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須與上一劑接種日或確診日間隔至少 3 個月(84 天),確診日建議以「PCR 執行當天」或者「醫師檢測出快篩陽」為起算基準。
染疫後不立即施打疫苗的原因在於,確診後 3 個月內存在一定抗體,感染機率相對較低,間隔 3 個月後再施打,有助於延長抗體的維持時間。
這邊特別提醒,部分縣市的疫苗預約平台「沒有」接種資格檢核機制,別忘了確認自己是否符合條件再行登記。
圖片來源: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打完 7 天內可能產生疲倦、肌肉痠痛及頭痛,而注射部位疼痛腫脹也是常見的局部不適症狀,不良反應以輕度、中度為主。
符合年齡、上一劑或確診間隔時間者,可上疾管署「COVID-19防治一網通」查詢提供施打疫苗的醫療院所、各縣市院外隨到隨打/接種站 COVID-19 疫苗接種地點或逕至各縣市疫苗預約平台線上登記,以台北市第 34 期為例,10 月 18 日至 10 月21 可登記 10 月 24 日至 10 月30 日的疫苗接種,下面幫大家整理各縣市預約平台或院所查詢頁面:
台北市 COVID-19 疫苗接種:立即預約
新北市 COVID-19 疫苗接種:立即預約
桃園市 COVID-19 疫苗接種:點擊查詢
台中市 COVID-19 疫苗接種:點擊查詢
台南市 COVID-19 疫苗接種:立即預約
高雄市 COVID-19 疫苗接種:立即預約
圖片來源: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