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婚紗挑片,自己採取的作法是精修45組選30組入本,當然最後這45組都會交給客人。
這時候可能就會有人說: 哇! 野人寫真好狂啊! 只給45挑30呢! 別人都有海量毛片可以挑耶!
但我想說: 拜託! 是精修完才挑片ㄟ!
其實不可否認這樣的做法的確稍微有點任性,但我想這應該已經是在堅持自己身為攝影師的審美觀&專業和客人的喜好之間能取得的一個相對較好的平衡;現行婚紗攝影大多還是採用由新人從挑毛片或是初修片中挑出要進一步精修的照片,這樣的做法好處在於攝影師可以針對客人挑中的照片處理,不用面對海量的挑片作業,省時省力;當然也有較少數的攝影師堅持自己的專業,完全由攝影師挑片精修後交件,但由攝影師挑片也不是全然就沒有問題;相對上面兩種方法,我的做法的確較為折衷,理由是我還是希望能讓客人有種程度的自主,但我又能對我的專業有所堅持。
但,為什麼不給挑片呢? 這就得從一張照片的生產流程說起了...
姑且先不論攝影師對照片的觀點跟客人的觀點是否一樣,這還牽涉到攝影師本人所吸引的客群等種種問題太複雜了暫不討論;修圖的流程以我來說是經由LIGHTROOM初步調整 (這個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初修,包含調整曝光、對比、色調等等)後進入PHOTOSHOP進行細部處理 (這個階段通常包含皮膚修飾、身材調整、動作細調、風格化、細節處理等等),當然每位攝影師的流程可能會有所出入但這裡就先不討論這麼多了。
所以關鍵來了,若我讓客人自己挑要精修的照片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 大多數的客人對修圖其實是沒有概念的,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東西攝影師可以處理,什麼東西不行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有一張照片什麼都很到位就是差了新娘沒有微笑,光是這點這張照片很可能就不會受到青睞,但客人不知道的是微笑這個東西在PHOTOSHOP的後期製作裡只需要花個幾秒鐘就能搞定,讓嘴角上揚其實只要動動手指液化一下 (液化的好不好那是另一個問題這邊暫不討論)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拍好還要靠修圖呢? 答案很簡單,我想對大部分的專業攝影師來說,前置作業&後製作業是相輔相成的。
舉個例子,在拍攝的時候如果前置作業需要一小時而利用後至達成同樣效果只需要一秒鐘,你會選哪個方法? 答案我想應該非常明顯了。
對一個職業攝影師來說,整組作品要把時間投資在哪,我想就只是個取捨;拍攝狀況千奇百怪,可能新人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引導、可能拍攝時間有限、可能意外狀況導致行程延誤必須加快拍攝速度等種種考量下,將後製作業納入完成一張作品的考量中都能使整個拍攝流程更加靈活不受時空拘束。
扯遠了...
我想表達的是客人對於一張毛片後製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的想像空間通常是有限的,也因此客人很可能因為一張照片中某個對攝影師來說很好處理的小缺陷而跳過那張照片,即便那張照片的其他條件都非常好但客人就是不會選,因為他們很可能不知道那個缺陷其實是可以處理的 (PHOTOSHOP處理的好連姿勢都能調整呢~),如果直接拿到精修完成的成品,客人與攝影師之間不會產生這樣的觀點落差,但自己又很任性的想要讓客人能多少有點選擇...
所以最後的結論就是: 精修完以後再由客人挑選自己喜歡的照片放進婚紗本中 (當然如果沒有要作婚紗本那也就沒有挑選的問題了,至少拿到比一般婚紗店的配額數量還多的精修照囉~)
其實每種作法各有利弊,每個攝影師在作業的各個流程配重也都不同,這樣的做法見仁見智,也不一定適用所有客人和攝影師本身,所以最後結論還是:
挑選婚紗攝影師前請好好看過攝影師的作品吧!